小农田里有育人大文章
发布日期:2021-03-30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 阅读次数:
着眼于国家将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人才培养全过程,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教育局根据本区教育实际,不断探索依托农业用地开展农耕教育,支持学校扎实推进劳动育人,不仅让孩子在农耕劳动实践中走进田间,接触大自然,更让孩子在农耕学习和体验过程中逐渐懂得生活意义、学会劳动、学会合作、学会生存、学会交流,进而产生根植乡土、热爱家乡的情怀。
科右前旗就有这样一所学校,凭借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,做出育人大文章。
大坝沟中学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,位于城乡接合部,校内拥有近2万平米的农业用地,在旗教育局的支持和引领下,学校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优势,借助社会各方资源,形成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方联动,利用校内土地打造绿色农业智慧科技校园,建设集农业劳动实践、实训基地于一体的实践基地。
在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和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支持下,学校挂牌 “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大坝沟中学试验示范基地”,打造出5600平米的水稻田,用于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研究,并配备了室内水稻科研实验室。气象局为学校配备气温观测仪,让孩子了解气象知识,农业专家指导孩子从选种、浸种消毒、扣棚、播种、摆盘……了解水稻的科技种植过程。
农业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在学生的打理下实现田里有水、水里有稻、稻里有鸭;沟有锦鲤、田边有路、路边有花,融合地理文化、乡土文化、水稻文化,集智慧、劳动、审美、观赏为一体,助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大坝沟中学农业综合劳动实践基地融合各学科知识,独具特色。我们不仅让学生受益,还要开放办学实现资源共享,让周边的学校、全旗乃至全区的学生一起参与劳动,共享劳动教育资源,还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,吸引自治区内外的学生前来研学,交流、体验农业劳动之美。
从某种程度上,大坝沟中学多渠道、立体化、全课程开设农业综合劳动实践基地为未来农村学校创新发展打开“一扇窗”。但区域在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,要梳理出劳动教育会遇到哪些障碍,再针对障碍作出合理的调整、优化、升级。
满满的课表如何加进劳动教育,这考量着教育者开展劳动教育的决心。劳动时间的安排要合理,如开展农业劳动教育,农田需要根据规律打理,首先必须有学校后勤强大的服务支撑,根据时令灵活安排劳动课程,见缝插针完成劳动课时。选准关键节点,如选种、栽种、拔草、收割等让孩子参与到农业劳动中,其他时间更多是观察农作物的生长,土地大部分打理工作需要学校后勤团队承担。
教师和家长的不认可。部分教师和家长会认为劳动教育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,他们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,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劳动教育时,邀请家长、教师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劳动中,与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劳动、师生合作劳动,通过劳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,让孩子拓宽视野。通过共同劳动解教师和家长的后顾之忧,聚教师和家长的智慧,保障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。
校园农业用地缺乏科技机械的融入。劳动并不仅是挽起裤腿下田的纯体力劳动,也应该融入科技含量,融入一些小型农机具,比如插秧机、播种机、收割机,让孩子下田劳动的同时有机会学习这些机械的使用,加入科技含量的劳动操作会让孩子更加感兴趣。
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,校内有农业用地的可以开发校内农业劳动教育课程,也可以依托本区内友好单位的资源进行共享;没有农业用地的学校可以开发校外农业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劳动教育。要充分发挥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各界的力量寻找资源将劳动课程落在实处。
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,会有劳动教育喊口号、有课表无实际操作、劳动任务过重与其他课业冲突的现象,这就需要学校对劳动课程统一谋划、统筹安排、统一实施。深入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地,全面理解、精准把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,是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前提,而将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,是实现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强体、以劳育美的根本之策。
(作者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教育局局长)
作者:高玉荣
《中国教师报》2020年11月18日第14版 版名:区域教育